作为一个非科幻非电影迷,《流浪地球》确实在看完的第一时间给我了一些震撼。本想着在第一时间大吹特吹一番,但是恰巧一场感冒袭来,让我没有了吹嘘的精力,同时也让我冷静了下来,能写出不带冲动的感想。

个人观点,这部电影最大的两个惊艳之处: 细节和特效,而这两个特点又分别是我最喜欢和最熟悉的。平心而论,这个电影缺点很多也很明显,比如剪辑、台词、剧情等等,我这个门外汉都看出来不少,但是我并不想对此讨论太多。作为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我更愿意乐观的谈论优点。

首先说说特效。作为一个半职业游戏爱好者半职业CG从业者,我认为这部电影的特效在我的标准下是可以合格甚至优良的。冰天雪地,黑夜中发射器,冰封的上海,令人战栗的木星,设施齐全的空间站等等,并没有太多让我想发出“哦我的上帝,这个特效价值5角人民币”的感慨。说起惊艳,其实也只算是和我心中国内特效水平的成见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然也可能是我最近没有看太多有特效的国产片,和社会脱节了。不过和某些美国的5分特效比起来,还是有一战不败之力的。我个人的愚见是这些特效的场景并不是最具有挑战性的。首先类似的场景在很多其他的电影中已经使用过,相关的工具和技术已经不算新兴,想参考的难度并不大。再从实际例子来看,冰天雪地本来就会有一种模糊的效果,而黑夜中的细节因为光照有限也不是最多的,而我个人觉得最难的毛发、反射折射也基本没有出现过,所以应用场景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可圈可点的新技术微乎其微。但是,因为国内鲜有人做过,或者做的不好,《流浪地球》特效呈现的成果,自力更生不求人的制作组的工作还是值得鼓励和赞赏的。

我专业上的偏好,是实时渲染,所以在我心中电影这样的后期处理其实并不能触碰到我的G点。实时渲染和后期处理的区别主要是时间效率上的差异,实时渲染讲究的是在一帧(1/60s)之内在一台家用显卡上渲染竟可能真实的物体、光照和物理等等,很多时候为了“欺骗“”人的眼睛,会牺牲细节和物理原理,采用很多“作假”的方式。而后期处理有着相对充裕的时间,生成一帧图像可能可以用上10张显卡工作8个小时甚至更多,所以有着充裕的时间与资源尽可能多的渲染每一个细节。就《流浪地球》的特效而言,其实现在有很多游戏的实时渲染也可以做到差不多的效果。这些游戏引擎的技术基本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成熟的公司手中,可见我们的差距还是需要正视的。

说到正视差距,这次回国在母校与导师的见面给我的感触很深。2014年在美国第一次接触了计算机图形(也就是我们说的CG)这门课之后,到后来自学、研究、写论文、找工作、搬砖,对着门学科也算是有了自己的见解。母校的导师恰巧也是教授这门课程,虽然我因为出国并没有机会亲历她的授课。我们在见面时就饶有兴致的讨论起来了相关知识。导师告诉我母校最近这门课程在她的推动下进行了改革,摒弃了过去老旧的课程架构,在今年第一次开始使用新的结构。有趣的是,这个结构是我5年前也就是14年就接触了。如果不考虑美国这个结构已经成型的时间,我们所谓的985大学和美国前50的大学至少有5年的差距。这个差距不是不可缩小,但是这么多年来,因为各方面的限制,差距减少的速度并没有达到国家其他方面标准。作为一个从业者,这种现状让我感到惋惜,但是也给我很多的契机。

因为这些差距和不受重视,在电影、游戏、动画以及小说方面,我们的文化输出一直处于一种“流浪”的状态,这里的文化包括了前文提到的科技,也有接下来所要说的人文。在美国生活了5年,很多的误解和不解,就像一道天堑,阻隔着美国民众对真正的现代的中国文化的理解。

我一直致力于在我接触的美国朋友面前传递纯正的中国文化。不管是好是坏,我只想表达最真实的一面。刚来美国的时候,不止一次有美国人问我:Does everyone in China know ‘Karate’? 我知道他们大部分对于中国的理解已经进步了,从李小龙进步到了成龙,但是关于中国人都会中国功夫这样可以在美国算是种族主义的问题,他们还是乐此不疲。讽刺的是,’karate’是日本的,也很少听说华人提出这个问题本身有歧视与成见。

而《流浪地球》中让我兴奋的各种中国真正现代文化的细节:未来的扫码支付、小霸王、现代的春节、中国式的程序员、老师父、军人等等,更接近我们现在的生活,并不是古装、陈皮鸡、功夫。整个亚洲也并不只有中性的鲜肉和偶像,也有精干的硬汉形象。遗憾的是,当我在美国电影院观看的时候,真正非华人还是凤毛麟角。也许这样的细节,他们因为没有亲身经历过,也不会真正的了解。但是假如我们文化的输出能够更多,更丰富,潜移默化之下,他们慢慢的也能像我们一样会心一笑。

随着在美国的华人越来越多,这些年也在美国看过一些国产电影。虽然大部分时候,都只是出口转内销,并没有什么人关注。虽然一定程度上,日韩的电影在美国的受众也不大。但是相比我们“流浪”的文化,日本靠着游戏和动漫在欧美站住了脚跟,而韩国靠着kpop和说唱,也在潮流文化中有着一席之地。当我和我的同事谈起《如龙》系列是多么的精彩,内心里还是希望有那么一个中国的游戏能代表着不用迎合外人的中国文化;当我的朋友问我为什么我听过韩国Jay Park而没有听说什么中国的rapper的时候,我很希望他们能知道我们的谢帝马俊派克特。《如龙》的龙的形象,明明是应该是属于龙的传人的我们,然而就像多少年前迪士尼借走了花木兰一样,我们“流浪”的文化,因为没有合适的载体,被别人发扬光大。

写到这里,我并不是想表达我们的东西一定要世界认可了,才是好东西。我更希望的是通过正确的载体,我们能客观的不带偏见的把我们的价值观传递出去,减少误解。我不希望以后别人继续问我们,你们是不是都会空手道,你是不是经常狗肉这样愚蠢的问题。

虽然他们真的蠢还活在清朝,但是子不教,父之过。

2019-2-20